梁启超锐评诸子百家,句句发人深省
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,他学贯中西而卓有见地,他是著名的“清华四导师”之一,蔡锷、陈独秀、胡适、徐志摩等都是他的后学、弟子或门生,他晚年多种疾病并发,还在坚持讲演和著述。清华国学研究院讲师1925年合照,前排左起:李济、王国维、梁启超、赵元任。他曾说,“战士死于沙场,学者死于讲台”,他始终为中国的前途奔走探索,他提出的“少年中国说”为人所熟知,其中指出,“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,一则曰老大帝国,再则曰老大帝国”,而他“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”。显然,先秦正是一个富含少年气的时代,这一时期诸侯争霸、百家争鸣,其中的许多思想和观念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和框架,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。培根曾辩证地指出,其实我们现代人才是真正的古人,而古代人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是年青和“现代”的。我们所谓的古人是相对我们而言,然而相对于世界而言他们显然比我们年轻。梁启超的努力正是要中国“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”,他以中西文化交融的视角、世界主义的眼光和“新民”的宗旨,对诸子百家展开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,其中既有学者的洞见,更有“十年饮冰难凉热血”的激情。儒家孔子Confucius在梁启超看来,孔子的伟大在于他的即凡而圣,他的理智、情感、意志(智、仁、勇)都极强烈而又能调和,这正是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。这也提醒我们,后人之所以不及孔子,即在于难免有偏颇,加之客观环境的影响,最终甚至由中庸变成乡愿、由曲尽仁道变成空讲关系、由礼乐精神变成礼教束缚、由乐天知命变成苟活主义……这些都不是孔子的本意。孔子的人格,在平淡无奇中现出他的伟大,其不可及处在此,其可学处亦在此……以一个异国流寓之人,而且少孤,幼年的穷苦可想,所以孔子的境遇,很像现今的苦学生,绝无倚靠,绝无师承,全恃自己锻炼自己,渐渐锻成这么伟大的人格。近世心理学家说,人性分智(理智)、情(情感)、意(意志)三方面。伦理学家说,人类的良心,不外由这三方面发动。但各人各有所偏,三者调和极难。孔子说“知仁勇三者,天下之达德”,又说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”。知,就是理智的作用;仁,就是情感的作用;勇,就是意志的作用。试把中外古人,别的伟人哲人来比较,觉得别人或者一方面发达的程度过于孔子,至于三方面同时发达到如此调和圆满,直是未有其比。尤为难得的,是他发达的径路,很平易近人,无论什么人,都可以学步。“诚”字就可当“忠”字的训诂。毕心尽性自成,拿现在的流行语讲,就是发展个性。从实践方面说,发展个性是必要;从智识方面说,发展个性也是必要。这是忠的一贯;“推”字就是“恕”字的训诂。从实践方面讲,将自己的心推测别人,照样地来待他,就是最简易最高尚的道德。从智识方面讲,将已知的事理,推到未知的事理,就是最有系统的学问。人与人相互,才能证现出一个抽象的人格(即仁)。曲尽人与人相互之道,人格才算完成,才可以算得一个人。孔子的意思,以为(一)法不过事后消极的裁制,礼才是事前积极的裁制,直接的效果,已经悬殊。(二)法的裁制力是他动,礼的裁制力是自动,间接的效果,影响非巨。中国受了知命主义的感化,顺应的本能极发达,所以数千年来经许多灾难,民族依然保存,文明依然不坠。这是善于顺应的好处。但过于重视天行,不敢反抗,创造力自然衰弱,所以虽能保存,却不能向上。这是中华民族一种大缺点,不能不说是受知命主义的影响。孔子乐行忧违,还带着确乎不拔;他遁世无闷,还带着独立不惧。图为电影《孔子》剧照。孔子为什么把正名主义看得如此其重呢?因为把名正了,然后主观方面可以顾名思义,客观方面可以循名责实。孟子Mencius梁启超指出,孟子最大的贡献在于两点,高唱性善主义和排斥功利主义,他的教育论、修养论、经济论都围绕着“人本性向善”展开,包括求仁得仁,摆脱物役,培养人之为人的浩然正气,创造以民为本的环境和物质基础等等。《孟子》第一篇中,便是孟子见梁惠王,疾呼“王何必曰利“。图为《大秦帝国之裂变》中的梁惠王。全书精神,可以两语贯之,曰:孟子道性善,言必称尧舜。(《滕文公上》篇)孟子以为人类有善的可能性,故谓之善,此可能性之说,在学理上极有价值。盖必有此然后修养为可能,教育为可能也。凡人终日所营营者,舍养此耳目口体之外,更有何事……孟子喝破之,曰是“物交物”而已矣,是“于我何加焉”。明乎此义,然后知我前此所为营营龊龊者,皆为物役。所谓配义与道者,道为理性力所体验,义为意志力所向往,孟子以为尚需加情操力之修,养以配之,行无不慊于心,则常能保持其迈往不挠之情操。近世所谓of the people,for the people,by the people之三原则,孟子仅发明of与for之两义,而未能发明by义,此其缺点也。“乡田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”。此孟子心目中之半共产的社会,不徒以此谋物质上之给足,实以为人类精神保健之一良剂也。荀子Xuncius梁启超指出,法家实现了富国强兵,儒家为了与之对抗,荀子所谓的“礼”几乎无异于法,可见儒家的进退失据。他从人性恶和人类社会组织的必要性说起,荀子所谓的“礼”可以划定尊卑、分配物质、各安其位……“礼”几乎无所不能,这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,也是儒家学说的僵化和失败。荀子生战国末,时法家已成立,思想之互为影响者不少,故荀子所谓礼,与当时法家所谓法者,其性质实极相逼近。“大争之世”是荀子思想的大背景,孔子言礼专主“节”,荀子言礼专主“分”,他认为只要将礼制定就能教人“各安本分”,个人也能减少烦恼。图为《大秦赋》中的荀子。孟子信性善,故注重精神上之扩充。荀子信性恶,故注重物质上之调剂。荀子之以分言礼……质言之,则将权力之争夺变为权利之认定而已。认定权利以立度量分界,洵为法治根本精神。荀派所以以此言礼者,盖由当时法家者流,主张立固定之成文法以齐壹其民,其说壁垒甚坚,治儒术者不得不提出一物焉与之对抗。于是以己宗夙所崇尚之礼充之,于是所谓“礼仪三百、威仪三千”者,遂成为小儒占毕墨守之宝典,相与致谨于繁文缛节。梁启超认为荀派令“活的礼”变成“死的礼”,谭嗣同也曾指出,“二千年来之学,荀学也,皆乡愿也。惟乡愿工媚大盗,惟大盗利用乡愿(《仁学》)”。图中右一为谭嗣同,前排左一为梁启超,时1896年9月25日,上海光绘楼摄。是故孔子言礼专主“节”,荀子言礼专主“分”,荀子以为只须将礼制定,教人“各安本分”,则在社会上相处,不至起争夺(以群则和),为个人计,亦可以知足少恼(以独则足)……然则荀子此说之价值何如?曰:长幼、知愚、能不能之差别,吾侪绝对承认之。至于贵贱贫富之差别,非先天所宜有,其理甚明。故以荀派之礼与法家之法对抗,吾见其进退失据而已。要而论之,无论若何高度之文化,一成为结晶体,久之必僵腐而蕴毒,儒家所以不免有流弊为后世诟病者,则由荀派以“活的礼”变为“死的礼”使然也。道家老子Lao Zi梁启超从道的本体、名相和作用三部分讲述老子哲学,指出“不可思议”的“道”的提出对中国哲学贡献,以及破除名相对于“优胜劣汰”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社会潮流的启发,“少私寡欲”对于物欲横流时代个人修养的帮助,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矛盾,那就是他既要“有为”又要“无为”,既有了智识又要弃绝,根本上是无法抵达的“自然”。老子说的是“天法道”,不说“道法天”,是他见解最高处。(道)它的名和相,本来是不应该说的,但既已开口说了,只好勉强找些形容词来……因为说一种相,怕人跟着所说误会了,所以加上种种不定的形容词,叫你别要认真。“自然”是“自己如此”,掺不得一毫外界的意识。“自然”两个字,是老子哲学的根核。贯通体、相、用三部门,自从老子拈出这两个字,于是崇拜自然的理想,越发深入人心。(关于有生于无)若从纯粹的名相论上说,“无”决不能生“有”,老子的意思,以为万有的根,实在那“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”的本体,既已一切俱非,所以姑且从俗,说个“无”字。(老子思想的内在矛盾)老子既说:“莫之命而常自然”,那自然的结果,是个“动而愈出”“万物并作”,老子对于这所出的所作的,都要绝他、弃他、去他,恐怕不是“自然”罢。我觉得老子学说有点矛盾不能贯彻之处,就在这一点。人类既已有了智识,只能从智识方面尽量地浚发,尽量地剖析,叫他智识不谬误,引到正轨上来。这才算顺人性之自然,“法自然”的主义才可以贯彻。老子却要把智识封锁起来。这不是违反自然吗?常人多说《老子》是厌世哲学。我读了一部《老子》,就没有看见一句厌世的语。他若是厌世,也不必著这五千言了。老子是一位最热心热肠的人。老子的大功德,是在替中国创出一种有统系的哲学。他的哲学,虽然草创,但规模很宏大,提出许多问题供后人研究。他的人生观,是极高尚而极适用。杨朱Yang Zhu杨朱“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”,抠门得匪夷所思,其实不妨这么理解,拔一毛也无以利天下,且既拔一毛则势必不止于一毛。梁启超指出杨朱一派对于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,类似于文艺复兴之于宗教改革,杨朱看见了人类低级本能的重要性和正当性,他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都会自我保存,指出自私自利正是人的天性使然,因此主张“无我的为我主义”,主张”从心而动不违自然“。鲁迅先生曾寄语青年,“一要生存,二要温饱,三要发展”,谁阻碍这三件事就“反抗他,扑灭他”,然而“所谓生存,并不是苟活;所谓温饱,并不是奢侈;所谓发展,也不是放纵”;戴锦华老师曾说,“如果趋利避害是人性,那么舍生取义也是人性吧?!”这都可以视为对杨朱的遥远的回应。杨朱之人生观,可谓彻底的断灭主义,将人生数十年,截头截尾,来无所从,去无所宿;外无所系,内无所主;前无所承,后无所遗。(孔子、墨子、列子等)然其以节性克己为手段则一也,杨朱则对于此种主义,为正面的攻击,根本的解放。若以例欧洲古代,则诸家其希伯来主义,杨朱其希腊主义也。例彼近世,则诸家其宗教改革方面的精神,杨朱其文艺复兴方面的精神也。后世墨学虽绝,杨学却不衰。在文学中最表现此种精神,如“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?为乐当及时,谁能待来兹?”如“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。诸如此类,彻头彻尾,皆杨朱思想。夫此种极端的现世主义、肉欲主义、断灭主义,其损害社会之健康,自无待言。庄子Chuang Tzu梁启超认为《庄子》内七篇是全书纲领,尤其《逍遥游》中的“至人无己”是全书关键,“无己”并非真的“无我”而是拒绝假我,拒绝拘执于各种表相和是非。然而,庄子本意并非叫人消极顺应,而是志在救世,让人从世间得大自在。从庄子哲学受到启发,梁启超分享了四条切身体会的修养方法,一是趁着不“有人”也不“有于人”,即不受羁绊时不惧孤独,抓紧时机自我成长;二是“耆欲深者天机浅”,要游心于高尚,不要自降人格;三是学会“自事其心”,尤其是明白“得者时也,失者顺也”,学会安时处顺,宠辱不惊;四是“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”,精神集中则无事不可为,努力行集中之事而不问其大小。《逍遥游》篇云:“至人无己。”无己即孔佛所言无我也,此一语可谓庄子全书关键。常识之所谓我相,决非真我,非真我故等于无我……此真我者,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本不应以言语形容之,特既借一义为众生说法,则不得无言耳。盖真我之为物,惟用直觉亲证,乃可得见。一用理智的剖析、言说的诠议,即已落对待而非其本相。庄周梦蝶,选自明代陆治《幽居乐事图》册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(“道行之而成,物谓之而然”)所谓“道”,所谓“物”,非皆有其自性,皆由人类分别计度所构成耳。尔乃于“万物一体”中强生分别,画其部分,指之为我,则我身我家我国种种名相起焉;名相起而爱憎取舍行于其间,既有“我见”则有“我慢”,于是“是非”之论蜂作矣。夫假美名以穷其恶者,以中国及欧洲之近事衡之,其证验既历历可睹。苟无此美名以为之护符,其稔恶或不至如是其甚也,不惟假名者为然耳。彼迷信而固执者,语其动机,或深可赞叹,而祸斯世或更甚。参透此种无我境界,自然对于世界,无所欣厌,随所遇以事其事而已……庄子之对于社会,非徒消极的顺应而已,彼实具一副救世热肠。墨家墨子Mo-tse梁启超认为,墨子的学说是时代和性格使然,彼时社会恶浊、战乱频仍、上层豪奢、百姓困苦、儒学浮华而不堪时用、隐者或自高或厌世……墨子极端的性格使他不惜自苦,为了救世而自觉奔走,尝试从根本上革新社会。因为志在救世并身体力行,他的视角纯是功利主义的,他主张人们“兼相爱交相利”,于是“非攻”“非乐”“非命”等等。不过,要人看见利害得失又要人自苦利他,势必不能人同此心、心同此理,为此墨子不得不搬出宗教,断定天意要人兼爱,并借助鬼神加以制裁,初心可感然而理论漏洞百出,全靠伟大人格感化打动人——而这也正是墨子之为墨子,正是墨子的独一无二。墨子又是个极端的人,不像孔子那种中庸性格,他觉得旧社会整个要不得,非从根本推翻改造不可。所以他所提倡几个大主义,条条都是反抗时代潮流,纯带极端革命的色彩。革除旧社会,改造新社会,就是墨子思想的总根源。贵富两族,相竞于奢侈,平民资产,被掠日甚。所以墨子特注意经济组织的改造,要建设一种劳力本位的互助社会。墨子因儒者不说天鬼,所以说“天志”“明鬼”;因为儒者厚葬久丧,所以要“节葬”;因为儒者最重音乐,所以“非乐”;因为儒者信命运,所以“非命”。墨学所标纲领,虽有十条,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来,就是兼爱。墨子讲兼爱,常用“兼相爱交相利”六字连讲,必合起来,他的意思才明。兼相爱是理论,交相利是实行这理论的方法。差别主义,结果一定落到有爱有不爱,墨子以为这就是“兼相爱”的反面,成了个“别相恶”了。墨子所“非”的,是“攻”,不是“战”。质言之,侵略主义,极端反对;自卫主义,却认为必要。墨子非攻而不非战,希望以战止战,图为电影《墨攻》中的墨子。墨子以为凡奢侈的人,便是侵害别人的生存权……近代马克思一派,说:资本家的享用,都是从掠夺而来。这种立论根据,和二千年前的墨子正同。英人边沁主张乐利主义,拿“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”做道德标准,墨子的实利主义,也是如此。我曾说过,墨子是个小基督,从别方面说,墨子又是个大马克思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,是在“唯物观”的基础上建设出来。墨子的“唯物观”,比马克思还要极端。他讲的有用无用、有利无利,专拿眼前现实生活做标准,拿人类生存必要之最低限度做标准,所以常常生出流弊。墨子的实利主义,原是极好,可惜范围太窄了,只看见积极的实利,不看见消极的实利。所以弄到只有义务生活,没有趣味生活,墨学失败最重要的原因,就在此。可知墨子讲天志,纯是用来做兼爱主义的后援。质言之,是劝人实行兼爱的一种手段罢了……“天志”之外,还加上“明鬼”,越发赘疣了。就坚苦实行这方面看来,墨子真是极像基督。若有人把他钉十字架,他一定含笑不悔。谈谈梁启超解读诸子百家的观点带给你的启发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《先秦诸子七讲》作者:梁启超梁启超经典讲读一代学术大师梁启超鼎力钜献,解读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深内涵。-End-观点资料参考:《先秦诸子七讲》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:scb01@pup.cn一文道尽诸子百家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